彩神大发app最高邀请码
赵匡胤墓挖出王羲之巨幅书法,60多件足有10米长,这才是正宗的魏晋笔法!
发布日期:2025-07-05 21:09    点击次数:113

河南巩义永昌陵埋葬着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,此陵曾数次被盗掘,墓中珍宝损失殆尽,这其中就包含一件书法至宝,此作被誉为“《淳化阁帖》之先祖”“王羲之书法的百科全书”,它就是《澄清堂帖》。

图片

这件作品大有来头,它是由南唐后主李煜亲自编修、鉴定的一部大型官制丛帖。有感于王羲之真迹星散,李煜命臣子全力搜集,最终找到了90余件作品,这其中有真有假,水平也参差不齐。李煜精于鉴定,他与内府书家将这些作品中的伪作剔除,又将水平最高的60件合成一本,足有10米长。

图片

赵匡胤攻灭南唐后,将此作带回东京汴梁,极为珍视,宫廷书家将之摹刻上石并精心拓印。宋太祖驾崩前嘱咐要将此作陪葬,由此它便进入了永昌陵。宋太宗时期,《淳化阁帖》便以《澄清堂帖》为母本,第六至八卷王羲之法书部分,基本完全参考的此作,但不论是刻工、细腻程度,都与《澄清堂帖》没法比。

图片

南宋时期,《澄清堂帖》被从墓中盗出,后流入市场,被收藏家施宿所得,他在泰州提举茶盐司“澄清堂”内进行了修复和拓印,故因此得名“澄清堂帖”。此后,它递藏有序,曾归施宿、孙承泽、翁方纲、潘仕成、耆英、张伯英、利荣森等收藏,上世纪70年代被利荣森捐赠给香港中文大学,是“北山十宝”之一,也是国家评定的“珍贵古籍”。

图片

《澄清堂帖》为纸本册页,共存82页,每页纵26.5厘米、横13.4厘米,还有吴昌硕、孙承泽、翁方纲等人跋文。相较于其他的丛帖,它选帖精良、刻工细腻,字口、石花痕迹纤毫毕现,而且乌墨拓底色浓郁,使得每个字具有立体感,从中可以领略到地道正宗的魏晋笔法。

图片

清人何绍基称赞《澄清堂帖》:“于淳化、大观、绛、潭、太清楼诸拓为远胜也。”以这部作品为师,不仅不会沾染上枣木气,也不会出现出帖难、难成家的弊病,细腻的刻工还为我们提供了透过刀痕看笔痕的路径,既能学到羲之用笔的妍美纯熟,又不会出现甜腻孱弱的弊病。

图片

相比于《淳化阁帖》,它还有以下优点:选用更贴近原迹的摹本,笔法细节更鲜活;起收笔自然,更贴近毛笔书写的“锋颖流转”;结字保留书家个性、欹侧取势的“原生态”,更自由地呈现书家原迹的笔法灵动与结字本态。如果我们能把这件作品临摹通透,也就能直入魏晋,学到已失传的笔法了。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华康洁净:截至2025年6月10日公司股东总户数为8937户
下一篇:没有了